庆祝伦敦眼:建筑师的喜悦,作为标志性的地标,25年后仍然闪闪发光

2025-04-17 11:30来源:本站编辑

Pedestrians walk along Embankment backdro<em></em>pped by The Lo<em></em>ndon Eye, in London, on February 25, 2025. Floating high above the Lo<em></em>ndon skyline aboard her most famous creation, architect Julia Barfield said she never expected the Lo<em></em>ndon Eye to take off as a design icon. — AFP pic

伦敦,3月7日——乘坐着她最著名的作品漂浮在伦敦天际线之上,建筑师茱莉亚·巴菲尔德仍然为伦敦眼摩天轮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而感到头晕目眩。

她对法新社说,最初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来欣赏英国首都,她坐在32个玻璃吊舱中的一个里,在议会大厦的背景下漂流。

它建于2000年,标志着千禧年的到来,自那以后,它就成为了该国访问量最大的付费景点之一。每年约有350万游客在半小时的旅行中欣赏到它的全景。

印在纪念品上,由街头艺术家写生,还有源源不断的自拍照,“伦敦眼”已经成为几乎和大本钟一样大的地标。

但它的未来并不总是如此确定。

巴菲尔德说,她和她已故的丈夫、共同建筑师大卫·马克斯(David Marks)花了数年时间为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争取资金,但几个令人紧张的施工问题威胁到了他们的愿景。

British architect of the Lo<em></em>ndon Eye Julia Barfield, poses for a portrait inside a Lo<em></em>ndon Eye capsule, in Lo<em></em>ndon on February 25, 2025. The initial priority was finding a breathtaking way to see the city, she told AFP in an interview inside one of the giant ferris wheel's 32 glass pods, now drifting against the backdro<em></em>p of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. — AFP pic英国建筑大师 伦敦眼茱莉亚·巴菲尔德,在一辆车里摆姿势拍照 眼胶囊,在Lo 2025年2月25日,伦敦。她在巨大的摩天轮的32个玻璃吊舱中的一个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,最初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来欣赏这座城市,现在摩天轮的背景是英国议会大厦。-法新社图片

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””

在世纪之交,当伦敦人还在谈论千年虫恐慌,布兰妮·斯皮尔斯(Britney Spears)的《宝贝再来一次》(Baby One More Time)是当年最畅销的单曲时,摩天轮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。

它原本是一个临时的,为期五年的装置,并且已经在寻求千禧地标设计的竞赛中被拒绝。

但这两位建筑师获得了支持,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建造它,赶在世纪之交之前的几年完成这个项目。

巴菲尔德告诉法新社说:“我从来没有预料到25年后它还在这里,仍然带着人们去庆祝伦敦——这基本上就是这个项目的全部意义所在。”

类似的观景轮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都是固定的,但即使在今天,“眼睛”的悬臂式设计也很突出,在泰晤士河南岸,120米宽的观景轮以惊人的角度倾斜在泰晤士河上,令观众惊叹不已。

建筑师们一直希望在建筑中营造一种兴奋的感觉。巴菲尔德说,她希望参观者说:“哇,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”

Visitors look out from a pod of the Lo<em></em>ndon Eye as they enjoy the view of the Elizabeth Tower, commo<em></em>nly known by the name of the clock’s bell ‘Big Ben’, and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, home to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, in central London, on February 25, 2025. — AFP pic游客们从Lo的一个吊舱里往外看 当他们欣赏伊丽莎白塔的景色时,伦敦眼 2025年2月25日,在伦敦市中心,人们只知道大本钟的名字“大本钟”,以及议会大厦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。-法新社图片

但这种不同寻常的设计需要许多创新,包括从威尼斯引进的特殊弧形玻璃。

有一次,部分部件被漂浮在泰晤士河上,建筑工人在水面上组装这个巨大的轮子。

使用之前安装北海石油钻井平台的技术,它被缓慢地垂直升起,但电缆松动,项目不得不推迟。

其他技术问题意味着公众必须等待几个月才能试用它。但在2000年3月,“眼睛”加入了英国首都迎接新时代到来的新建筑浪潮——包括千禧圆顶、千禧桥和泰特现代美术馆。

巴菲尔德说:“我不知道在其他任何时候会发生这种情况。”

A photograph taken on February 25, 2025 shows an aerial view of the Elizabeth Tower, commo<em></em>nly known by the name of the clock's bell ‘Big Ben’, and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, home to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, taken from inside a Lo<em></em>ndon Eye capsule, in central London. — AFP pic这张照片拍摄于2025年2月25日,展示了伊丽莎白塔的鸟瞰图 人们只知道大本钟的钟名叫“大本钟”,还有议会大厦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宫(Palace of Westminster),这张照片是在一个Lo的内部拍摄的 伦敦市中心的伦敦眼胶囊。-法新社图片

“整个城市,但慢慢地”

如今,每日标准票价42英镑(234令吉),一些人认为“东方之眼”太贵了。

不过,刚刚悠闲地游览完这座城市的游客告诉法新社,这趟旅程非常值得。

“这令人印象深刻,”13岁的秘鲁游客莱昂纳多·曼努埃尔说,这是他第一次和家人一起来欧洲旅游。

“来伦敦是我的梦想之一。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,但慢慢地——我们可以花一点时间去看它。——法新社

People queue for the Lo<em></em>ndon Eye, in central London, on February 25, 2025. — AFP pic人们排队等候 2025年2月25日,伦敦市中心的伦敦眼。-法新社图片

月亮资讯网声明: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